据《环球时报》报道,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一强最近几天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已经从基础制造,产品研发的1.0时代进入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2.0时代,将在10年内赶上美国的发展水平。
杨一强表示,在商业航天领域,中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2015年是中国航天商业化元年目前中国商业空间已经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预计五年内进入3.0时代在此期间,我们需要将火箭容量增加到5吨到14吨,建立全球卫星星座,回收火箭,降低成本另有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人才造血机制和国家支持有关但从商业航天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是比较小的,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很少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杨一强还表示,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最迟将在2027年到来商业的春天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标志来判断:一是卫星星座已经大规模搭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了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二是可以实现专门属于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比如太空旅游,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可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具体的太空旅行有三种首先是进入空间站,对游客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白骑士为代表的双机身航空舰载机带游客进入太空,但这种模式舒适性和安全性较差,三是技术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多数人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中国有望在2025年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300万元
杨一强还表示,中国的航天商业化需要双轮驱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航天的商业化方向并不复杂比如商业火箭本质上是运载工具,未来主要盈利模式是按公斤收费,开发广告命名,文旅等延伸服务卫星的商业化路径是提供稳定准确的数据,比如卫星导航以及遥感卫星与环境监测,城乡规划的结合在我看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不是火箭或卫星,而是应用我们离普通人和终端用户越近,业务收入就越高我们希望商业航天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杨一强表示,目前的投资热点仍然是火箭和卫星但火箭,卫星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足够,头部企业已经出现资本的不断涌入会造成这些企业的内耗所以我建议资本方可以更专注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卫星应用).因为,没有优秀的供应链产品,就不会有好的系统集成产品
[责任编辑:兰心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