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才能大有作为”“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揠苗助长”……这是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句子,这既展现了贵州各地在发展智慧农业上的潜力和信心,也吐露了部分人的担心。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智慧农业成为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无动于衷,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
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搞脱离发展阶段的“政绩工程”。有些现象就值得引起重视。例如,有的地区为了追求规模化经营,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有些地方把各种现代设备“堆”在几个大棚里,自成体系,智慧农业项目与传统农业“两张皮”,对农业发展无实质帮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管农业的“前缀”是什么,也不管农业发展到何种阶段,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都是农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所在。发展智慧农业,也得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让农民最终失去土地、丢掉工作,也不能因一时的短板和不足,对现状听之任之,最终丧失转型升级主动权,让农业受损、农民遭罪。
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发展智慧农业也一样。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胸和境界,一茬接着一茬干,少些短期算计,多些长远考量,做足基础功课,合力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农业现代化上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走一段更加漫长的道路。但后发地区也有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已有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高标准谋划、系统化统筹,就有可能后发赶超、后来居上。
[责任编辑:杜玉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