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5/
首页 > 快资讯 > 正文

“迎战”入学需求高峰:广东计划5年增加438万个基础公办学位

2021年09月23日 23:20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4498  

日前,《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颁布,提出实施新强师工程和对口帮扶,重点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

增加公共优质学位供给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5年,广东新增基本公共学位438万个,其中幼儿园公共学位33万个,义务教育公共学位375万个,普通高中公共学位30万个

方案提出,珠三角地区要与粤东,粤西,粤北的市县,教研机构,中小学全面对接,实现广东基础教育体系的全面结对此外,珠三角每个县每年确定一批优质学校,与受援地区的学校形成新的教育群体

受访专家认为,实施广东基础教育体系的全面帮扶,不仅需要省级财政的保障,更需要基层学校的积极性。

2025年,广东小学招生需求达到高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将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布局结构合理,基础教育新增公共学位438万个。

增加优质公办教育学位,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各地区学生都能好好学习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除了方案的总体方案,还发布了《广东省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实施办法》等具体细节。

从地域上看,珠三角地区需新增公共学位323.96万个,广州,深圳,东莞位列前三,分别为75.99万个,67.63万个,57.65万个,粤东,粤西,粤北需新增公共学位114.13万个。

提高公共教育学位质量的现实原因是,伴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流动,对基础教育学位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预测数据,2025年,广东基础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将达到2290万,基础教育学位需求将达到260多万广东学前教育招生需求在2022年见顶,小学在2025年见顶

广东省教育厅此前公开表示,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的总体思路是:个一是满足适龄人口入学需求,二是完成优化结构调整任务,落实国家对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调整的刚性要求,再次,将学位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城市,加强对城市的指导,跟踪和评估

增加优质学位供给需要犯更多的错误在土地利用保障方面,广东实行教育用地保障制度,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现有建设用地,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同时,将为新增学位需求较大的城市增加一批建设用地,专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在多元资金保障方面,广东各市县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落实两增不减要求,统筹落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设所需资金。

此外,广东支持公共学位多渠道拓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公办中小学组织民办学校办学,查资产,支持民办学校和公众参与学校按规定逐步向公办学校转型

教育全口径帮扶需要激发基层活力。

规划还提出,广东省将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东部基础教育发展

方案明确了市,县,事业单位之间的结对关系和工作任务比如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河源,汕尾,肇庆,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湛江,清远此外,一些高等院校还帮助粤东,粤西,粤北的市县

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一批种子校长,重视中青年校长和后备校长的培养每年从受援市县中遴选2%的优秀校长,配套市县,教研机构,师范院校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高端培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长熊丙奇认为,要重视校长的作用,培养优秀的校长,最重要的是推进校长职业化,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的任用和考核方式。

选出好的校长,这些培训项目可以从校长的原则上进行逻辑考量,而不是简单的框定一些培训对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建议

计划中明确规定要遏制人才引进中的不健康竞争珠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得从粤东,粤西,粤北的各类学校和教研机构引进各类教育人才,城市学校不得从县级普通高中获得优秀教师

在褚赵辉看来,由于过去有鼓励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的政策,目前遏制教师任意招聘的政策是对以前政策的重组在解决政策存量问题后,教师之间的人才正常流动仍然是必要的

禁止城区从县城普通高中挖人从根本上就是扭转升学政治政绩观念,严格执行高中办学规范,不再搞所谓的超级高中很明显,所有高中都必须在规定的地区招生,不允许拔尖招生或恶性竞争熊丙奇认为

广东还尝试成立新的教育集团,与配对受助者共享优质学校资源根据规划,珠三角各县每年要认定一批优质学校,并以联合办学,委托代管的形式与受援地区进行合作

校组建新型教育集团,输出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等。

施援方各校要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校支援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也需要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师指导。

在熊丙奇看来,跨地区的联合办学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实行省级财政统筹,由省级财政保障各地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做到各区县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待遇基本一致。

最关键的是发挥各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真正激发出基层学校的活力,调动学校的意愿,由基层需要催生出可行的结对机制,把全口径结对帮扶落到实处储朝晖认为

[责任编辑:樊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