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5/
首页 > 时评 > 正文

他们的名字在金色的田野里回响我决定从事水稻研究

2021年11月10日 21:35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597  

他们的名字在金色的田野里回响。

新华社记者黄尧,周勉,许雄,徐海涛。

这是收获的季节再一次,当人们在稻花香中谈论丰收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为每年的丰收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他们写下了地球上仓颉石和稻鹤祥的梦想,他们在长征路上走了一辈子,摆脱贫困,奔向繁荣。在他们热爱的土地上,他们挥洒汗水,雕刻脚印,奉献生命.

他们是袁隆平,沈纪兰,黄文秀等共和国勋章和功勋荣誉获得者,是人民群众不断为温饱和小康奋斗的代言人。

大米是世界上最好的,大米是金色的。

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遭受了粮食和副食品短缺的危机没有食物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决定从事水稻研究从这个想法开始,大米就伴伴随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一生

从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想法到一篇论文的发表,首次向世界宣布水稻雄性不育存在于自然界,从3000多次不理想的杂交组合试验到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这条路不好走,袁隆平也不顺利——质疑,失败和挫折是家常便饭,误解,反对和诽谤齐头并进

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他仍然在日野寺田小心翼翼地照顾他的宝宝,他不得不在雨天赤膊上阵营救他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失败,终于取得了突破

日前,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首次公测后进行观察评价,他认为这是突破亩产1200公斤天花板的关键。

虽然测得亩产1046.3公斤,但他对——充满信心第三代杂交水稻潜力大,优势强

他也觉得岁月不饶人。我以后没时间变老了!

虽然当时已经快九十岁了,但袁隆平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去外地日前,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他还在地里检查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一年多后,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关心水稻的生长

我们享受一个很酷的梦,一个又一个的梦诞生了。

我是洞庭湖的麻雀,太平洋的海鸥在收获季节,眼里满是金黄的稻子这位毕生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的捕梦者,用一粒稻种填满了世界的粮仓

离不开劳动,离不开群众。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夏天和冬天,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有一位老人,他把地里的玉米养得又高又壮她拿着锄头,一丝不苟地努力工作,直到90岁

她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沈纪兰她那句种地和做人一样,人哄地,地哄肚子的名言在村里家喻户晓她一生热爱劳动,积极为劳动者谋福利

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而且没有裸露的石头谁做谁就担心20世纪50年代,西沟村遭受了十年的干旱和荒山山上的树留不住,沟里的地也留不住小沈吉兰在西沟周围的山梁上摸索挣扎种树

凭着能活一棵树,就不愁一个坡的韧劲,几十年来,沈继兰和几代西沟人在周围的荒山上种下了背阴坡和阳坡,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衣,还让桃树,杏树,连翘,沙棘生机勃勃,也让农民望眼欲穿,致富奔小康这位在土地上劳动的劳模,带领村民学会了办企业,打造了村里的经济支柱

几十年来,沈纪兰从不畏惧挑战和变化,始终与时俱进,希望把自己心爱的土地变成更好的地方。这位代表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的议案和建议,始终围绕农村和农民,从每村必通水泥路到修路不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地区如何致富,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好地理解农民的疾苦来自农村土地的议案和建议,不断被采纳和兑现,充满了为民情怀和农民本色

镌刻的脚印,心中的长征。

黄文秀,七一勋章获得者。

9月,在广西乐叶县新华镇白坭村,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村民们到处忙碌这是7月1日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死前战斗的地方2018年3月,不到30岁的黄文秀自愿来到这个极度贫困的村庄,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

当她第一次到达这个村庄时,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大全村472户中,贫困户195户,自然村分散11个,有几个村距离村部10多公里

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黄文秀开始他的心中的长征她很快调整了工作方法她没有直接从东问西问,而是主动帮他们扫院子,种油茶,摘糖桔,一边工作一边聊起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村里住了两个月后,她走访了村里的195户贫困户,在白坭村画了一张民情地图,上面标有贫困户的家庭信息。

我的方言进步了,能用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每天都很辛苦,但我心里很开心在扶贫日记中,这位年轻真诚的女孩认真记录了自己工作的每一点点滴滴

在村里期间,她带领村民发展壮大糖桔,油茶等特色产业如今,白坭村脱贫后的面貌日新月异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庄,很多村民住在楼房里在拜布屯,澳大利亚龙虾养殖基地已经养殖了上万只虾,附近20多亩百香果已经挂满果实

日前,黄文秀成为7月1日奖牌29位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文秀只是1800多名牺牲在扶贫战场上的英雄之一黄爱娟姐姐抚摸着沉甸甸的勋章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们贡献了光和热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学生,信仰的种子很早就种在了黄文秀的心里学习大

学时,她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今天,在百坭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中虽然黄文秀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但她用踏实足迹谱写的青春之歌,将被铭刻于心,永留山乡

[责任编辑:夏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