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5/
首页 > 快讯 > 正文

PICC人寿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8.8%

2022年11月27日 18:01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5826  

伴随着上市保险公司披露前6个月保费数据和前5个月保险行业经营状况,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发展状况逐渐揭开面纱。

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往往是保险业发展的风向标从上市寿险公司的业绩来看,整体情况并不稳定产险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增速较快

除了负债端的调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低迷也对保险公司的业绩产生了很大影响。

7月14日晚间,新华人寿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18亿元至52.73亿元,较2021年同期预计减少52.73亿元至63.28亿元,同比减少50%至60%。

新华人寿表示,在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本期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投资收益减少,导致本期净利润同比变动较大。

寿险业的变革

数据显示,2022年前6个月,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下降0.66%,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下降2.3%,太平人寿保费收入下降0.5%新华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6%,PICC人寿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8.8%

目前,平安和PICC已经披露了个人保险业务的详细数据具体来看,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方面,个人业务和团体业务尚未转正,新业务增长面临压力个人渠道新业务同比下降11.89%,团体渠道新业务同比下降2.75%

从6月份月度保费来看,部分上市险企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中国人寿保费增长7.65%,自2月份以来持续正增长,太平人寿也同比增长4%此外,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同比下降1.72%,降幅略有收窄新华人寿同比下降11.88%,降幅明显

代理人渠道逐步转型,大类产品热销,银保渠道的强势或对寿险公司保费提升的主要原因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寿险新单和新业务价值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稳定车险促进财险稳步增长

从上市财险公司业绩来看,PICC P&C保险前6个月保费收入增长9.9%,与前5个月保费增速大致相当不过,PICC P&C 6月实现保费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月继续回升6月前,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1%,6月单月增长17.87%太平财险前6个月保费收入增长2.2%,增速略高于前5个月

财险回暖趋势在5月份已经显现车险市场的复苏和增长是财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而非车险业务也保持稳定增长以PICC P&C保险公司为例今年6月,PICC P&C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8.8%二季度以来,增速持续向好与此同时,PICC P&C 6月份实现非车险保费收入增长10%

从行业整体表现来看,2022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下降0.63%,降幅较前4月收窄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下降2.25%,财产险保费收入5188亿元,同比增长5.79%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前十大财险公司净利润总额占83家财险公司净利润总额的105%,PICC财险公司净利润86.54亿元,占83家财险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5.89%,超过行业半数前十大寿险公司净利润总额占85家寿险公司净利润总额的265%,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为215.75亿元,占85家寿险公司净利润总额的114%

未来从人身险的发展来看,兴业证券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大众客户的新销售和代理渠道仍有压力,长期结构性机会在于中高端市场,长期储蓄型保单和养老产业链。

从财险业绩来看,车险综合改革的调整影响经过一年的逐步消化,已经基本释放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车险的快速增长和汽车销售的改善推动了车险业务恢复增长走出车险转型低谷,非车险稳步增长,带动财险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同时,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除了负债端的调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低迷也对保险公司的业绩产生了很大影响。

7月14日晚间,新华人寿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18亿元至52.73亿元,较2021年同期预计减少52.73亿元至63.28亿元,同比减少50%至60%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42.15亿元至52.69亿元,预计较2021年同期减少52.68亿元至63.22亿元,预计同比减少50%至60%

公司表示,在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市场低迷,本期投资收益减少,导致本期净利润同比变动较大。

长江证券分析认为,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下半年主要关注资产端修复机会,中长期看好产品和服务创新从下半年负债端的弱复苏来看,目前的行业机会主要来自于资产端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空间

[责任编辑:苏婉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