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的战略要求,加快推动6G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攻关,进一步汇聚产学研各方力量,提升6G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移动研究院今日举办遇见未来mdash,mdash,6G协同创新成果发布会。
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袁弋非对《6G信息超材料技术白皮书》进行了详细介绍。
袁弋非表示,通信中的超材料并没有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是通过表面每个单元的结构,通过改变每个单元结构当中电流的形态以及流向,使得每个单元对于入射的电磁波单独进行调向,形成波束赋型,相比普通墙面具有可编程可控的特性。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问:秘书长您好,问广汽今年超材料的产量能达到多少,未来订单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利用超材料可以做超材料的盖板,提升天线的增益,降低天线的高度其次,超材料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可以做智能反射面,这样可以做到部署灵活低碳,扩大网络覆盖,提升小区容量以及抑制用户干扰最后,还可以把超材料用在基站附近,用来进行波束赋型以及信号调制他指出
据袁弋非介绍,从应用部署出发,超材料采用三步走工作模式:第一种的工作模式是静态/半静态工作模式反射面波束固定不变/长时调整适用场景的有,覆盖区域较小,或者完全遮挡区域,需要依靠反射面信号接入网络它的优势是控制简单,缺点是覆盖方向固定,无法针对用户赋型
第二种的工作模式是信道透明的动态工作模式无需信道信息,反射面使用多个已知的波束方向调整,用户反馈波束信息,基站为反射面选择波束方向进行反射其优势是无需小尺度信道信息,波束方向较为固定,控制指示开销小但缺点为,多次调整波束,系统开销较大关键技术问题:对反射面的动态控制,流程设计,反射面码本
第三种工作模式是信道非透明的智能工作模式基站配置反射面的相位,通过多次调整阵子相位进行信道估计,基站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配置实际传输时的反射面相位优势主要为性能最优,缺点为信道估计复杂,系统开销大,流程复杂其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对反射面的智能动态控制,信道估计,反射板阵子相位矩阵设计
袁弋非称,对于智能反射面,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东南大学做了业内首个多场景外场测试第一种场景是塔下阴影,通过智能超表面,平均RSRP提升约3.8dB,平均吞吐量抬升约19%第二个场景是室外遍历,在这个场景下,边缘用户RSRP提升约3.3dB,延伸覆盖范围60米第三个场景是室外覆盖室内,区域覆盖提升约10dB,用户吞吐量约提升至2倍
他表示,《6G信息超材料技术白皮书》中还从四个方面概述了信息超材料应用挑战:
一,硬件实现:可调器件切换速率受限,高频动态调控难实现,低比特调控在大角度下存在明显栅瓣,故障单元难排查,难维修,材料和器件成熟度不高,制作成本仍偏高。谢谢你。。
二,工程部署:面板尺寸大,风阻大且不易部署,馈电需求限制工程部署,且存在弱电干扰。
理论和方案设计:缺乏可靠完善的传输理论基础,信道,系统模型现有空口传输复杂度高,开销大
三,理论和方案设计:缺乏可靠完善的传输理论基础,信道,系统模型现有空口传输复杂度高,开销大
。[责任编辑:兰心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