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10记者今天从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小组获悉,首批3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北京的创新应用已通过测试。
2019年6月,为落实《中国经营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日前,该试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公示了119项创新申请,其中北京市公示了22项
上述试点也被业内称为中国版监管沙盒,成为我国创新监管工具的重要实践首批三款创新应用完成测试,被业内部分人士视为成功开箱即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三大创新应用的开箱即用测试,标志着创新监管工具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全流程闭环测试完成,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实施初见成效。
实现从进到出的闭环管理。
2021年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将建立健全其中,加强金融科技监管,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是规划的关键环节
根据消息显示,此次在京测试的前三项创新应用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的产品溯源认证管理与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中信百信银行的AIBank Inside Products。
这三款创新应用均已上线超过6个月检测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或金融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和完善其创新应用,严格履行声明中的相关承诺此外,检测机构也高度重视创新的商业可持续性,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三个创新应用已经过测试,这意味着这些应用在工具运行过程中,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未来,这些产品可以以正常,更广泛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在他看来,创新的监管工具不仅为金融科技创新留有空间,还能保持一定的监管灵活性,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防范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本林升认为,成功完成测试,真正实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从进到出的闭环管理,对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表示,这三大创新应用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可在生产中实际应用,覆盖供应链,开放银行,产业金融等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前景广阔的业务领域在操作上,涉及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所有主要环节,如客户服务,业务运营,风险防控等在主体上,既有大型银行,也有互联网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中立和多元化色彩
考试后会提升。
根据央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去年9月公开披露的信息,管理部正在协助总行研究制定开箱即用标准,完成试点应用的全流程测试,真正实现了
评价主要包括创新价值,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业务连续性保障,法律合规性,交易安全,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等并通过自测自评,审核,专家论证,结果确认等方式,综合评价是否严格履行金融技术创新应用申报的相关承诺,是否惠民利企,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是否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本林升认为,一方面,测试结束机制促进了创新应用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或业务政策,系统,标准等配套建设,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流程设计保证了评估过程的审慎性和评估人员的专业性评估关注的业务成熟度,产品创新包容性,风险可控性等标准全面客观通过明确相关条件和流程,督促检测机构严格控制创新风险,详细规划消费者保护措施
中国监管科技探索的里程碑。
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日前,首批创新应用向社会公示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深圳,重庆,杭州,苏州,雄安,广州,成都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白皮书在2020年10月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正式发布
根据消息显示,与国际经验不同,我国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按照划定刚性底线,设置柔性边界,预留足够发展空间的设计思路,研究设计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柔性创新试错容差机制旨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稳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让金融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机构的新业务模式,也让机构更好地了解监管框架和监管要求
在陈宁看来,首批创新应用已经通过测试,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完成了机制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是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发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既明确了创新监管的工具,方法和主要路径,又向市场释放了确定性,有利于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兼顾发展与安全,质量与效率,助力社会进一步融合
103010记者获悉,对于成功完成测试的创新应用,测试应用主体也可以跟进。
申请享受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台的宣传展示,对接推广,成果转化等金融科技专业服务,产业政策支持和激励。
[责任编辑:柳暮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